YouTube 宣佈在創作者工作室中推出一款新工具,要求創作者在其影片包含真實的人工智慧生成或更改內容時進行披露。
正如 YouTube 廣告所述:
“觀眾越來越希望了解他們正在觀看的內容是經過修改還是合成的。”
為了滿足這一不斷增長的需求,YouTube 現在將要求創作者在影片中包含很容易被誤認為真人、地點或事件但使用生成人工智慧或其他合成媒體創建或修改的內容時告知觀眾。
標籤和揭露要求
披露內容將在擴展描述中或直接在視訊播放器中顯示為標籤。
![YouTube 強制披露人工智慧產生的內容](https://www.searchenginejournal.com/wp-content/uploads/2024/03/image3_K6NQy8S.width-800.format-webp.webp)
![YouTube 強制披露人工智慧產生的內容](https://www.searchenginejournal.com/wp-content/uploads/2024/03/image2_k9yr5yM.width-800.format-webp.webp)
YouTube 相信這個新標籤將「增強觀眾的透明度,並在創作者和觀眾之間建立信任」。
需要揭露的一些內容範例包括:
- 將影片數位化修改,用一個人的臉替換另一個人的臉。
- 合成生成一個人的聲音進行敘述。
- 改變真實事件或地點的圖像,使它們看起來與現實不同。
- 生成代表重要虛構事件的現實場景。
披露的例外情況
YouTube 認識到創作者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以各種方式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並且當人工智慧用於生產力目的時,不會要求披露,例如 產生腳本, 內容創意或者 自動字幕。
此外,不需要揭露 不切實際 或者 無關緊要的 更改,例如色彩調整、燈光濾鏡、特效或美顏濾鏡。
部署與應用
這些標籤將在未來幾週內在所有 YouTube 平台和格式上推出,首先是行動裝置上的 YouTube 應用,最終擴展到桌面和電視。
雖然創作者將有時間適應新流程,但 YouTube 可能會考慮在未來對那些始終未能披露其對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使用情況的創作者實施強制措施。
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當更改或合成的內容可能會迷惑或誤導人們時,即使創作者尚未披露,YouTube 也可能會添加標籤。
YouTube 正在努力更新其隱私流程,以允許人們要求刪除冒充可識別個人(包括其面部或聲音)的合成或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
總結
隨著觀眾要求更高的透明度,行銷人員需要坦率地使用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以在 YouTube 上保持良好的聲譽。
雖然人工智慧可以成為內容創建的強大工具,但行銷人員應努力在利用人工智慧功能與保持人性化之間取得平衡。
常問問題
YouTube 新的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揭露政策對內容創作者有何影響?
- 該政策要求內容創作者揭露他們的影片是否包含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或模仿現實生活場景的顯著改變的內容。
- 披露標籤將添加到視訊描述中或直接添加到播放器中。
- 不遵守揭露要求可能會導致 YouTube 採取執法行動。
YouTube 強制 AI 內容揭露要求有哪些例外?
- 用於製作非現實或動畫內容(包括特效和製作輔助)的人工智慧無需披露。
- 這也適用於色彩校正、照明濾鏡或美化增強等細微調整。
如果創作者不透露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YouTube 將採取什麼行動?
- 如果人工智慧產生的內容可能會誤導觀眾,YouTube 可能會在創作者未添加披露標籤的情況下添加披露標籤。
- 創作者將有一段寬限期來適應新政策,但持續不遵守可能會導致執法行動。
- YouTube 正在完善其隱私準則,允許人們要求刪除未經同意使用其肖像的人工智慧生成內容。
特色圖片:Muhammad Alimaki/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