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Meta 放棄對一家被發現竊取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用戶資料的公司的最新訴訟,有關資料抓取的規則以及社交應用程式中列出的合法和非法使用人們個人資訊的規則仍然不透明。
儘管它本身並不是竊取,而只是透過用戶設定檔記錄可公開存取的信息,這些用戶可以選擇透過各種隱私設定隱藏這些資訊。 如果他們選擇不這樣做,法官顯然會認為這些資訊是公平的遊戲,這導致 Meta 上個月在該案中輸掉了一項關鍵判決。
當時,Meta 似乎準備挑戰這項裁決,努力建立一個更明確的法律先例。 但現在,Meta 選擇不再繼續,讓抓取活動背後的 Bright Data 公司繼續自由地收集網路發布的數據,並使用這些數據來建立使用者檔案。
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有效地使企業能夠在未經直接同意的情況下利用人們的個人資訊。 但話又說回來,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存取公開發布的內容,如果企業選擇使用這種做法,也許這是可以接受的做法。
LinkedIn 最近結束了一個類似的案件, 五年法律來回 針對專業服務公司 hiQ Labs,因為 hiQ 使用 LinkedIn 會員資料建立了自己的員工資訊服務。
此案例展示了各種法律解釋的作用。
儘管 hiQ Labs 贏得了多項早期裁決,但 LinkedIn 繼續挑戰,最終 LinkedIn 獲勝,從而阻止 hiQ Labs 繼續竊取用戶資料。 結果,也可能是由於法律成本上升,hiQ 倒閉了,但從理論上講,它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挑戰裁決,並找到對相關法律的不同解釋。
針對 Meta 的最新裁決意味著,線上資料抓取仍然沒有明確的法律先例,並且個人資料的使用需要(或不需要)直接同意。 社群平台的興起催生了該領域的新範式,人們可以在網路上分享更多的個人見解,而且目前的法律似乎不一定充分涵蓋此類使用和濫用。
那麼,影響就是平台隨後被迫將更多資訊隱藏在登入牆後面,本質上是將其鎖定以防止濫用。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可能是一種更好的方法,但這也意味著貼文無法被Google索引,從而限制了發現和推薦流量。 此類措施也使得吸引新用戶變得更加困難,因為它們限制了新用戶在註冊前體驗該應用程式的存取權限。
即便如此,出於這些擔憂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培訓,大多數社交應用程式都在尋求進一步限制其非登入訪問,X 最近更新了其係統 顯著限制非用戶可以看到的內容。
無論哪種方式,生成式人工智慧抓取實際上都可能是實施此類變革的更大推動力,但確實需要圍繞資料抓取以及在社交媒體特定環境下什麼才算濫用進行更多的法律澄清。
儘管如此,更廣泛的規則尚未制定。 Meta仍在尋求法律追索 針對另外兩家公司 抓取 Facebook 資料以用於網站瀏覽器擴展,這兩種情況都有助於澄清這方面的要求規則。
但失去另一個資料抓取案例也可能會讓大門敞開一些,這將使第三方更容易取得和使用您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