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的影響超出了介面本身,越來越多的平台現在尋求將更多對話式 UI 元素整合到其係統中,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習慣趨勢,許多人現在將其視為未來。
TikTok 是最新抓住這一點的公司,它在「為你」頁面設定中提供了一個新的「自訂提要」選項,可讓你在對話指南中輸入你想在流中看到更多或更少的內容。
正如你在Jonah Manzano 分享的這張截圖中看到的,TikTok 的新定制工具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文本字段,你可以在其中輸入偏好設置,例如“我想查看我關注的創作者的更多帖子”,TikTok 將會然後用於自訂它向您顯示的內容。
您甚至可以要求它在一段時間內向您顯示不同的內容,該過程旨在讓用戶更容易更具體地了解他們喜歡的內容,而不必純粹依賴應用程式內的參與觸發器。
如前所述,這與 ChatGPT 的對話式 UI 更加一致,使用戶能夠輸入技術性較低的查詢來改善他們的串流體驗。
這可能會起作用,而且它實際上可能在所有應用程式中變得更加必要,因為用戶越來越習慣於簡單地詢問他們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成為布林搜尋操作數的專家。 但同時,這種特殊性也會導致不太有益的結果,因為通常使用者認為他們想要的和他們實際喜歡的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Meta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Facebook 和Instagram 上的用戶多次表達了他們的不滿,因為他們沒有按時間順序排列,有太多他們不關注的個人資料中的捲軸出現在流中,沒有看到來自朋友和家人的足夠更新等。
所有這些都是有效的抱怨,但 Meta 也表明,當它們確實符合這些要求時,使用率通常會下降。
這也可能是社群媒體趨勢謬誤的指標,因為在透過評論、分享和按讚來衡量時,最受關注的內容並不總是表明大多數人在任何特定時間真正關心的內容。
從邏輯上講,有分歧的問題會推動更多的參與,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問題不會影響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 但這種參與使得媒體組織更加關注這些有爭議的話題,因為它們有助於吸引更多的流量,從而導致更多的在線討論,以及對此類話題的更大、更廣泛的關注,儘管大多數人不一定參與用它。
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社群媒體用戶從未發布過自己的帖子,這意味著應用程式內的大部分參與度是由少數敢於發聲的少數人推動的,但並不總是表明一般用戶的主要趨勢。
因此,閱讀內容的實際時間是一個更好的指標,而像這樣更具指示性的參與度衡量標準逐漸成為社交平台的發展方向,以指導他們的演算法,而不是引發更多回應和分享。
像 TikTok 這樣的指導元素的風險在於,TikTok 用戶會希望將它們用作過濾器,這實際上會減少他們的體驗。 但同時,TikTok 可能知道:a)大多數人根本不會費心去使用它,b)它可能不會給這個元素很大的演算法權重。 因此,這可能會讓人們在對此發表意見時感覺更好,但它可能不會像他們想像的那樣有影響力。
無論如何,這是另一個向對話式使用者介面日益轉變的指標,以及隨著平台尋求與不斷變化的使用者行為融合,它如何慢慢滲透到更多元素。
這對 TikTok 來說可能更有意義,因為下一代用戶正在參與其中,但在現階段這似乎是次要的考慮因素。